136 0627 6208
驚蟄冷知識:不是雷驚萬物,回暖才是關鍵! |
來源: 點擊數:249次 更新時間:2025/3/6 9:10:23 |
驚蟄萬物復蘇蟲兒們都醒了,但這春雷,在北方卻很少見。可不是嘛,驚醒這些小家伙的,其實是越來越暖和的天氣,而不是雷聲。 驚蟄古時候叫啟蟄”,后來為了避諱漢景帝劉啟的名字,才改成了現在的名字。這名字聽著挺霸氣,感覺春雷一響,冬眠的小動物們都被嚇得醒了。實際上呢?北方驚蟄那會兒,春雷還不知道在哪兒逍遙快活呢!要到四月底五月初,春雷才姍姍來遲。 要說驚蟄始雷長江中下游地區倒是比較貼切。這時候,南方暖濕氣團活躍起來,氣溫回升,除了東北、西北還在冰天雪地里貓冬,其他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都超過了0℃。所以,就算沒雷聲,地底下的小動物們也能感受到春天的暖意,紛紛鉆出來活動了。 你想啊黃河流域才是二十四節氣的起源地,那里驚蟄時節基本沒啥雷聲,這“驚蟄始雷”的說法,顯然有點站不住腳。反倒是長江中下游地區,這時候經常電閃雷鳴,更符合“驚蟄”的字面意思。所以,與其說是雷聲驚醒了小動物,不如說是回暖的天氣喚醒了它們。 驚蟄過后天氣一天比一天暖和,陽光也多了起來,正是“九九艷陽天”的好時候。但是,冷空氣還是會時不時來搗亂,早晚溫差大,“乍暖還寒”說的就是這個時候。北方冬小麥開始返青,南方油菜花也開了,大地一片生機勃勃。土地解凍,農民伯伯也開始忙活起來了,“過了驚蟄節,春耕忙不歇”說的就是這個道理。 驚蟄有三候一候桃始華,桃花盛開,嬌艷欲滴;二候倉庚鳴,黃鸝鳥開始鳴叫,尋找伴侶;三候鷹化為鳩,兇猛的老鷹也變得溫柔起來,像斑鳩一樣溫順。 驚蟄時節各地還有很多有趣的習俗。北方人驚蟄要吃梨,“驚蟄吃個梨,一年都精神”,據說“梨”和“離”諧音,吃了梨可以和害蟲、疾病分離。還有蒙鼓皮、祭白虎、吃懶龍等等,每個地方的習俗都不一樣。 驚蟄時節雖然天氣變暖了,但早晚溫差大,要注意保暖,別一下子減太多衣服,小心感冒。飲食方面,要清淡為主,少吃酸的,多吃新鮮蔬菜,多喝湯和粥。驚蟄過后,天氣越來越暖和,各種細菌病毒也開始活躍起來,要注意室內通風,預防流感。 現在你明白了吧驚蟄不一定是打雷,更重要的是天氣變暖了,萬物復蘇,春天真的來了!
|
【刷新頁面】【加入收藏】【打印此文】 【關閉窗口】 |
上一篇:南通市農業農村局在我市召開全市2025年度農產品質量安全暨綠色食品發展工作會議 下一篇:FBS型防閉塞裝置更全面的知識要點分析 |